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全國免費電話
400-995-1266
18030529389
最新資訊

上海最大面積綠墻項目落成 五角場又一地標

來源:伊甸園官網 更新時間:2016-08-02 瀏覽次數:4400

    經過半年改造,地鐵10號線江灣體育場站綜合客運交通樞紐日前身披綠衣面世———其墻面貼植綠化后,四層建筑體三個立面1680平方米的綠植和953平方米的銀灰合金沖孔板相間,是目前上海面積最大的立體綠墻;夜間還有景觀燈閃爍其間,有望成為五角場又一地標建筑。

  綠墻由成千上萬株千葉蘭組成,據項目方介紹,這種原產自新西蘭的小草只要給點陽光和水分就能燦爛。葉片平均大小不足一角硬幣四分之一的千葉蘭,可否有效吸附懸浮顆粒物,提高空氣濕度,改善空氣質量?城市垂直綠化應用還有哪些待探索空間?記者采訪的植物學、景觀學和城市規劃學專家認為,外部懸掛式立體綠墻設計、安裝等技術已成熟,但應用理念、選材合理性等需進一步優化,以降低后期管養成本、延長綠植壽命,使其為城市增綠的同時不存后患,實現綠色長青,避免淪為應景之作而曇花一現。

   最大綠墻從五套備選方案中篩選

  江灣體育場站綠墻設計方的項目經理毛大寶介紹,綠墻是從五套候選方案中篩選出來的,用的千葉蘭已在滬培植了4年多,經過了年初極寒天氣的歷練,最低可承受溫度約為零下12攝氏度。千葉蘭是常綠植物,葉片雖小但綠墻栽植密度高,每平方米約有36株,每株約有800片葉片,可以吸附一樓公交車樞紐和二三層車庫的汽車尾氣。

  記者日前在江灣體育場站的綠墻上看到,有的千葉蘭已枯萎,有些擺放參差不齊。毛大寶說,為保持綠墻的觀賞性,未來一年,兩個月就會整體維護一次,每次約6人,作業3天;一年后,頻率會相應減少。

  在后期維護的方式上,綠墻設計方之一上海聯創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副總建筑師林峰介紹,施工時已在四樓屋頂的女兒墻上每隔1.2米設置了一個鋼環,將來可供維護人員掛吊高空作業升降繩,還是比較方便的。

最好的垂直綠化要人人可實踐

  2015年,立體綠化首次入選市政府實事項目,立體綠化包括屋頂綠化、垂直綠化、沿口綠化和棚架綠化等。綠化專家們坦言,城市地面空間有限,可謂設計一塊少一塊,往空中發展是必然趨勢。

  在本市多個社區和地區試驗綠色生態項目的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景觀系教師劉悅來,對包括綠墻在內的立體綠化有自己的認識,立體綠化是在模仿大自然,最好的模式是不消耗額外能量,不設技術門檻,人人都可參與和實踐,后期方便維護,甚至可以讓人置之不理。

  一位多年從事植物學科研和實踐的專家表示,綠墻突破了傳統意義上的空間認知和限制,給空間增綠,但在城市應用時需綜合考量景觀效果、建筑物特征、選材、成本、后期管養便利度等,盡量選擇便于養護的多年生植物,給水、陽光、空氣濕度、肥料補充、剪修和溫度適應性等方面考慮不周全,多半會是曇花一現,難以維持。

  人們最熟悉的綠墻植物非爬墻虎莫屬?,F在,本市越來越多的高架立柱底部都纏上了鐵絲網,地面種上爬墻虎等攀緣植物,去年中心城區1.3萬根高架橋柱已披綠。

垂直綠化并非建筑物的附屬品

  提到垂直綠化,劉悅來特別推薦新加坡模式。新加坡屬熱帶雨林氣候,植物類型和種類較豐富,但其用地非常有限,城中垂直綠化便隨處可見。這座花園城市在最初設計規劃時,便在建筑物每層的邊緣或外墻上留出種植物的空間及設施。這些綠植并非強加上去的,而是與建筑、生態環境等融為一體,共生共榮。劉悅來說,在新加坡,商業綜合體、社區居民樓或辦公寫字樓,會盡量避免光禿禿的玻璃或建材幕墻,給綠植留出一定的生長空間,它們早已不是建筑物的附屬品或單純的修飾品,而是城市生態的一部分。

  而垂直綠化的鼻祖、法國植物學家帕特里克?布蘭克在垂直綠化上的設計和實踐可謂腦洞大開,他的綠墻就像一座豎起來的花園,極具觀賞性、藝術感和生態性,他把實用的鋼架、儲水的毯子等附著在墻面上,使粗壯的植物在墻上扎根和成長;他精心挑選植物作為五彩畫筆,在墻面、橋面等處作畫,為垂直綠化提供了很多優秀案例。